马上注册,加入CGJOY,让你轻松玩转CGJOY。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
用服装渲染氛围,迎合电影风格,是每个导演必须要会的,今天,赛诚云渲染给大家讲讲那些电影服装里的秘密。
1.服装风格可迎合电影风格
在电影的百年史上,纪实电影和故事电影成为两大主流。无庸置疑,纪实电影以记录客观事实为准则,不会有主观的服装风格,我们这里主要谈的是故事电影。故事电影又分为古装片和现代片,而这其中又分为言情片、西部片、动作片、科幻片、史诗片等诸多种类,其风格又各不相同。
这些纷繁的电影风格严格地限制着电影的服装风格。例如言情片大多注重气氛的营造,追求浪漫的风格,所以言情片的服装风格也相应显得更为自由、洒脱、局限性较小。
经典言情片举不胜举,说到言情片中的服装就不得不说《窈窕淑女》My Fair Lady(1964)这部电影。此片荣获1965年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片中服饰几尽奢侈繁华之能事来营造盛况空前的浪漫氛围。
该片女主演奥戴丽·赫本是美国极少数不以性感著称的女星,她高贵的气质中融合了少女的天真与成熟的妩媚,极为适合出演浪漫言情片。
同时她也是好莱坞最重要的赚钱机器。在她走红的年代里,电影公司不惜投资为她量身打造多部电影。如《罗马假日》、《第凡尼的早餐》等。
这些电影都是同一风格,因为电影公司知道只要有赫本、华美的服装、浪漫的爱情,观众就百看不厌。于是摆出最豪华的服装设计阵容,其中尤以《窈窕淑女》为最。
片中多次采用长时间定格的手法以服装来表现不同阶层人物的生活场面,客观描述了当时社会上层阶级荒淫奢靡的享受与下层社会人民困苦生活的鲜明对比,更明确告诉观众服装及言行举止是区分一个人社会地位的标志。
但影片并不是主观表现这一社会现象,而是竭尽所能地营造了一个乌鸦变凤凰的童话,这是因为一部浪漫的言情片的主要任务就是为所有人营造一个看似真实的梦。高贵华丽的服装就成为不可或缺的造梦手段。服装设计师总共为该片设计了400多套精美服装,其样式和数量堪称电影之最。在这里服装风格不仅迎合了电影风格,甚至还营造了电影风格。
2.电影风格可限制服装风格
服装风格可迎合电影风格而电影风格有时又限制服装风格。这一点在古装片中尤为凸显。因为古装片对服装的时间及地域限制更为严格。
例如影片《红楼梦》,它改编自同名著作。这部著作在中国及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可称无与伦比。尤其是当中对人物服装、造型、场景的描写非常详尽并极具时代特征,这就给电影的拍摄带来了很大难度。
幸运的是《红》剧的电视剧版先于电影产生,并在服装、造型、场景方面取得巨大成功,这既给电影的拍摄提供了丰富的参考素材,也给电影提出了挑战,那就是由于观众先入为主的观赏习惯,以及其精致的服装、造型设计与原著的高度一致性也使电影再难超越。
于是电影的服装、造型设计也就顺理成章地沿用了电视剧的风格。以其精致的制作和对于原作的忠实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它既迎合了电影风格又被电影风格所限制。这些由文学著作改编的电影就必须按照原作的描写来设计服装。
当然,不是所有改编作品都能如实反映原著样貌,这里所指的是“真正改编于原著”的电影,它们往往能够比较完整的重现了原著的服装风貌。
3.服装在电影中的暗示作用
在很多电影中服装还起着重要的暗示作用。例如法国电影《玛戈王后》,此片的服装设计是John Galliano。当时的他不是那么赫赫声名,但他的设计奢靡、狂放、华丽而神秘,和电影的氛围融合得天衣无缝。
影片开头玛戈尔穿的银红色婚礼服,轻易地将观众带到了动荡的1572年那场政治婚礼,接下来是狂欢、偷情、屠杀、篡位……导演毫不吝惜浓重的色彩:酒红、深蓝、玫瑰紫……当然还有大量的鲜血。
而太后身上永远不变的一袭黑衣,可以看作是一个象征,那正是一切阴谋的台风眼。幸好国外可能没有中国那么多的考证癖,没有人去深究16世纪能出产那么轻柔的塔夫绸么?当时的染织技术能染出那么艳丽的酒红色和普鲁士蓝么?蓝色是今天欧洲人最喜欢的颜色,它一直存在于自然界中,但经过漫长的岁月,人类才学会提炼和使用它。
在普林尼的《自然界》中写道:“最好的画家的调色板上只有四种颜色:白、黄、红和黑。……蓝色是死亡和地狱的代名词,……蓝眼睛的女人道德败坏,男人则优柔寡断……”在14世纪前的染色秘方中,大部分是关于红色的,15世纪蓝色开始超过红色。
在中世纪晚期和文艺复兴早期,许多基督教国家实行了节约法令,使人们可以从衣着上辨别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蓝色因为其染色材料昂贵而被限制使用。因为在欧洲没有含靛蓝的植物,只能通过中东从亚洲和非洲进口。
所以在《玛戈王后》一片中,男爵夫人的婢女身穿蓝色的长裙,看来是过于奢侈了。同时,王后的情人曾穿过普鲁士蓝的外衣也不真实。
因为这种颜色是18世纪柏林的一位药剂师兼染料坊主买了假的氧化钾后,发现制成的染料不是红色,而是一种独特的蓝色,遂命名普鲁士蓝。这些不合时宜和不恰当的应用在很多电影中都有所存在,
但在这里,我不赞成一些评论家对它们的批评和讽刺,因为电影毕竟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一定也应该顾及画面的效果、表现风格和导演的主观意图。
当然服装的暗示作用不仅通过颜色和款式表现出来,有时它也会通过特殊途径表现,例如拍摄于1994年的美国影片《肖恩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在影片开始时主人公安迪.杜弗瑞含冤入狱,在通过入狱检查时犯人们必须手持衣物一丝不挂地站在狱警面前,并赤裸着经过走廊进入囚笼,不着衣物的裸体本身就暗喻着尊严的剥离,而裸体进入囚笼正如待宰的牲畜,为将来丧失一切权利、思想禁锢、道德沦丧、暗无天日的监狱生活打下伏笔。
而在结尾处安迪成功越狱后,脱掉囚服,换上典狱长的西服皮鞋走入银行时正预示着他真正摆脱束缚,以自由人的身份迎接新生活的开始。
在电影史上有一段蒙太奇剪接被视为经典之作,那就是影片《公民凯恩》Citizen Kane(1941)中凯恩于苏珊在早餐时对话的一段情节,影片的空间始终没有变化,但时间进程以两位主人公衣服的变化以及“印刷机印刷”的快速闪动作为暗示,告诉观众这不是一个早晨的早餐间的事情。
这种利用服装转换打破时间的自然流动而跳跃前进的剪辑效果成为后来电影人学习的典范。
|